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Dior. Show all posts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Dior. Show all posts

22 March 2016

《潮流教主》道出香江時裝工業的缺失


無線電線的《潮流教主》 ( Fashion War ) 終於播放完畢。而香江時裝界對於這套本地製作的劇集,普遍是抱著恥笑的態度給抒「負評」。無錯,香城柒人柒事實在太多。但是,在香江時裝界,究竟有幾多人看過《潮流教主》後,有反思自省過?

一舊糞便,若能夠好好運用,作為肥料,也能種出美麗的花朵;即使是一堆嘔吐物,若我們對它抱有耐性,細心觀察,也能從它身上,悟出注意飲食的健康之道。

香江本土時裝界,一直也不健康。有人歸咎於香城政府,忽視本土時裝工業發展,沒有完善配套,支援不足。也有人將責任推諉於香城製衣工廠北遷,導致本土年輕設計師找不到好的樣版師父。其實缺乏「天時」、「地利」,並不是本土時裝工業發展不順的問題之癥結所在。歸根究底,問題是出於「人」的缺失。

做事想「一步到位」,是香城人的「死症」,不少本地年輕設計師也是。在《潮流教主》中,葉朗的繼任人張逸寧,能夠在短時間由助理編輯升任為總編輯,在現實中根本就是荒謬。同樣,跳出「公仔箱」,翻開本地潮流集誌,看看內頁吹捧的甚麼「本地新晉設計師」、「本地星級造型師」,何嘗又不是如此荒謬?

而且,當本地潮流雜誌介紹這些「本土時裝新星」,著眼點往往是他們虛幻的個人色彩或人氣,甚麼「英國流學生」、「時尚先鋒著用」、「明星潮人著用」。相反,真正紮紮實實的資訊,如他們設計背後的理念,最多可能只寫二十隻字。當然,穿他們設計的那些所謂「先鋒」、「明星」,大都是不懂時裝。這些所謂「先鋒」、「明星」的穿衣態度,仍然停留在穿最新最 hit、誇張做作就是有型的層次。

不合適的「Presenter」,的確能在短時間內為這些「本土時裝新星」,帶來一時的人氣和存在感。但當這些「本地設計新星」被講濫著臭,終歸只會令他們成品本身合適的「Target」卻步,則嚇怕那些能為「本土時裝新星」,帶來正面態度和健康發展的長期擁躉。

香城的潮流雜誌、「時尚先鋒」、「明星潮人」,就好比《潮流教主》中的葉朗,將「我話佢係潮流,佢就係潮流」的不良風氣推波助攔。實際上懂時裝的人都知,這句說話,是「傻仔先信」的笑話。然而,這種笑話,卻每星期不斷在香城發生。這些笑話,最終種出的就只有「偃苗助長」的惡果。

誠然,被香城潮流雜誌不斷吹捧的「本土時裝新星」,他們的作品,大部分說穿了,又是甚麼英倫風、法國味、意式、日系等等外國東西,完全缺乏代表香江的「地域意義」。就算是在近年看似攪到有聲有色的「香港青年時裝設計家創作表演賽」,40 年來有誰的設計是標榜著獨一無二的「香港風格」?近年來,印象中就惟獨譚佩杏 ( Shirley Tam ) 的男裝《Pling Blong》,其設計靈感是來自香城人喜愛的「打麻雀」文化。

問心,作為消費者,要穿出英法意日風格,何不直接購買「完汁完味」的英法意日品牌?更何況是住在外地的鬼佬?就正如我們情願看原裝的日劇《First Class》,也不願意浪費生命,看抄襲它的《潮流教主》一樣。

假若不談「地域性」,論創意,散發出獨有的「靈性」,同時又有能力創造出動人的服裝之本地設計師,老實說,真的不多。「靈性」的培養是一種修行,最佳的訓練,當然是接觸藝術。即使香城是一個「文化沙漠」,現在是網絡世代,安在家中也能吸收不同時空、不同地方的「藝術營養」。要將時間花在十集韓劇、唱通宵K、自拍十張相放上 Instagram、吃喝玩樂等等沒有「藝術營養」的活動,定一話安在家中,靜靜地觀賞一套沉悶的文藝電影,完全取決於設計師自身一念之間。

人,不能改變「天時」和「地利」,但人卻能夠改變自己。同時,改變是不可能「一步到位」。在時裝界,不少頂級計設師,也是經歷過長時間的磨練,才能走到人生頂鋒。年屆 45,Lanvin 的新任創意總監 Bouchra Jarrar ,也是在 39 之齡才開始自己的個人品牌;傳得好衡的 Dior 女裝繼任人 Jonathan Saunders ,今年也男人 40,之前還一直為自己的個人品牌在二線市場奮鬥,更是長達 13 年之久。

香城的所謂「本土時裝新星」,那怕香城政府給他們再多的資源,他們究竟又夠唔夠叻,好好運用那些資源,去改變世界?有時,資源不足又未夠歷練,倒不如退一步,不做高級時裝,暫且降低要求,做低級時裝。做得好,自然也有人會 buy。不要像《潮流教主》一樣,無「筆直」又要「充大頭鬼」,最後拍到不倫不類。反觀在時尚之都法國,也不全是賣高級時裝,當地有不少如 De Bonne Facture 的小品牌存在,設計簡潔亳不花巧,一樣做得賣座叫好。

常常聽到別人呼喻「支持本地設計師,購買本地品牌」。倘若這些本地設計師只是「偃苗助長」後的惡果,幫襯他們,害了設計師;你穿上身,也苦了自己。

12 February 2016

傻仔先買


KANYE WEST其YEEZY第三季,在發佈會舉行前一天,已被眼利的時裝網站Fashionsta編輯Alyssa Klein「踢爆」,當中一款高跟鞋是抄襲Dior 2015秋季系列。

至於對新一季YEEZY的整體評價,都係果句:「傻仔先買。」

30 January 2015

時裝界的美麗話語權


在最新的巴黎時裝週,作為現時最紅的時裝品牌聖·羅蘭(Saint Laurent),以「清一色」的白人模特兒替巴黎時裝週閉幕。

在求學時期曾修讀人類學,當時人類學教授也是一位「時裝友」,雖年屆七十,但每次上堂,也會看到他身穿不少一線品牌,而且那些品牌都是稍微前衛,如一條DRKSHDW配上VERSACE花花襯衣。記得他在講解人類學的第一課<人類的起源>時,笑稱亞種人處於白人與黑種人之間,是最好的人種,皆因符合「中庸之道」。全然,懂得時裝的他,應該心知這一番說話,是一個謊言。是一個笑話。

著名模特兒面試官James Scully曾公開宣稱:「你可能會說John Galliano是一位種族主義者,但我認為RAF SIMONS也是一位種族主義者,如果明天我能接管Dior,將會有黒肌膚的女模特兒替Dior走貓步,在我眼中不少大牌子如聖·羅蘭Louis VuittonCHANEL,也是一直歧視有色人種。」

據統計直至2014年,全世界最頂尖的模特兒公司如DNANEXTelite NYC,旗下的模特兒當中超過80%也是白人,其中SILENT旗下的模特兒,更是100%全是白人,就算是公認為現時全球最大規模的IMG Models,旗下模特兒的白人佔有率也高達78%,可見白人在時裝界擁有絕對的話語權。白人才是「時裝」,這已是個公開的秘密,「時裝」只為美麗又漂亮的白人而設。

曾側聞有人以法國文學家伏爾泰(Voltaire)的金句,來為有色人種開脫:「何謂美?詢之雄蛤蟆,必答曰『雌蛤蟆是也』。」其實,這句說話存在了致命的邏輯缺陷。

蛤蟆本身就是醜陋,加上蛤蟆不像人有膚色之分,就算有,俗語有云「一白遮三醜」,若果你去詢問伏爾泰白蛤蟆還是黃蛤蟆較漂亮,他必然會選擇白蛤蟆。何況伏爾泰他不是蛤蟆,世上除了醜陋的蛤蟆,也有美麗的白天鵝存在。

在十六世紀,天主教教會封為聖人的英國文學家Thomas More,其流傳後世的經典小說著作《烏托邦》,內容描述在最理想的角度生活的,全都是俊男美女。因此,在最理想的度角,其大門只會為美麗的白天鵝而開,則是美麗的人,美麗的白人。當然時裝界的大門,也是一樣。

相反,「時裝」不是為醜陋的蛤蟆而設。醜陋的人,醜陋的亞種人和黑種人,永遠被最理想的角度拒諸於門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