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 April 2014

夏老威


今年夏天,夏威夷襯衫再次復甦,不論男裝女裝,令人想起型男迪卡比奧主演的電影《romeo + Juliet》。可是,Marc Jabcos的一件夏威夷短衣,動不動便要四千大元,當紅的Saint Laurent最猖狂,一件夏威夷短衣賣差不多六千元以上,不用說,明顯是「做你世界」。

昨日,賞花客跟隨觀鳥家到金鐘廊LAB Concept購物,當走到American Apparel,他們發現,其夏威夷短衣好「抵玩」,只賣五百元,質料都是不俗,也有大量不同圖案,還有些款式能夠從旁看出,是經過思考才放上售貨架。

然而,正當賞花客會心微笑,拿出錢包之際,他心裡的小天使突然出現,並告誡他說:「五百銀在香港地,人人也付得起,賣五百銀加上是American Apparel,『撞衫』的機會,只比阿媽原來是女人的機會,少一些。」「另一個問題, 雖然衫是沒有甚麼辦法不「撞」,但當穿到自己身上,又會是另一個故事。」

觀鳥家看到賞花客突然眉頭一皺,加上猶豫不決,便笑了笑,說:「買件衫也要左想右度,難怪做人辛苦,做人煩惱多。」

17 March 2014

遭殺害的美國古典男孩THOM BROWNE


「昨晚你有沒有看Fall 2012的THOM BROWNE?」Dorothy問到。

桑姆·布朗恩(THOM BROWNE),這個名字真是觸動了我的神經。我吞下了那一口蛋白杏仁露,我要宣洩我心中對他的不滿。我要宣讀我將會寫給他的抗議信。但是,不知為何我突然意識到,我將會宣洩的只是我心中的哀傷。我將會宣讀的只是一份書面判詞。

「書面判詞,我在中大的法律課堂上已經讀夠了,看厭了。」

我用紙巾抹了嘴角邊的杏仁露:「嗯。」其實自從桑姆成為妖魔開始,我早已對他沒有期望。Fall 2012的桑姆·布朗恩,只令我想起80年代的經典恐怖電影──《HELLRAISER》,那些從地獄來的魔鬼修道士。

「魔鬼殺死了我深愛的桑姆,再也見不到了,我還能維持信仰嗎?我還要獨自堅持下去嗎?」

這應該不是我所能夠負荷,不過有點意外的是我沒有眼泛淚光,我只是僅僅覺得灰暗而已。可能是桑姆·布朗恩現在,不再呈現我所喜歡的古典美和細節。不再呈現我長久在美國生活時所戀上,那些擁有健康體魄的男孩子,那些他們身穿的短褲腿和截斷的袖子。

我步出福臨門。「李公子,這件西裝是你的嗎?你走時忘記穿回。」我記得那件桑姆·布朗恩是我在Gilt購買:「我不要了,你替我掉入垃圾桶吧。」

天空仍然是陰沉沉,無數細雨正好打在車窗前,奇怪是我分不清那些是雨點的聲音,那些是引擎的聲音。

「是的,也許人大了總要面對現實。現在,我逛的不再是福利模型店,我只能夠逛沉悶的法律制度。現在,我踏的不再是Blind滑板,我只能夠踏Ferrari California的油門。」

我不清楚離開了金巴利道,我該走到那裡去。

23 February 2014

致敬癮


適逢今年係科特·高班 ( Kurt Cobain ) 逝世二十週年,各地傳媒都大肆宣揚,話要紀念下佢。特別係時裝傳媒,紛紛都以科特生前的造型做番幾個專題解構,總之乜都係「Kurt Cobain 著用」。

說到尾,其目的咪又係叫你買野。

但最奇怪係韓仔 基龍 ( G-Dragon ),點解佢會無咩特別攪作?好耐之前讀過佢有編訪問,當中佢講到自己嘅音樂,幾咁受到科特涅槃樂團 ( Nirvana ) 所影響。但睇完心諗,Bigbang 明明係鳩 Rap 加跳老舞,點都同涅槃樂團嘅油蹟搖滾大纜都扯唔埋吧。

無他,咪又係想借人個朵扮有內涵。

不過,可能基龍本身有鋪「致敬癮」。記得有次見佢出衫,佢居然將美國加州崩克團 Black Flag 個 Logo,改都唔改,搬字過紙直出當自己野用。

哦,唔駛問,又係受佢地影響呀嘛。

10 December 2013

領 呔


有日,賞花客如常前往中環,到 Joyce 購物。途中遇上突如其來大雨,於是便暫到觀鳥家家中行個方便,兩人一見如固。

雨停後,觀鳥家送賞花客離開,兩人走到門外,觀鳥家指著賞花客頸上的領呔問道:「你曾經說 Style 唯心;Fashion 唯識。現在請你看看你今天的配襯。你頸上領呔,你說說看,那領呔是在心上呢?抑或是在頸上呢?」

賞花客聞言,毫不思考回答說:「在心上。」

觀鳥家笑了笑,然後說:「一個時裝人,為了什麼要把領呔緊緊繫牢著內心呀?」

28 November 2013

向觀鳥家致敬


香城雖小,但城內卻有不少邪惡事,特別是在時裝界,爾虞我詐,有些人甚至連自己都呃埋,終日活在夢中。幸好城中有位愛鳥之士,別號觀鳥家,常向城中一眾迷途羔羊傳道,導人走出果陣時裝迷霧。

晚生仍觀鳥家後輩,更甚是其追隨者之一,但不竟在現實生活中,余並不與他相熟,只是古人云:「尚友可以鴻儒,神交可以俊哲。」所以余特意仿傚萬世先師孔子之論纂,即是四書當中的《論語》,創言作聞於此。

余最希望能透過些虛構的小故事,令讀者看後,對時裝得到新啟發,同時向傳道人觀鳥家致敬。